当前位置: 主页 > 山东视窗 > 新闻 >

黄河岸边人为青年学生“摆渡”

来源: 2022-08-18 10:04:49 阅读:229982
导读: 

8月15日,“齐稷社工”实践调研团实践成员为了解利津县黄河滩区迁建后的发展建设情况,拜访了老一辈的黄河岸边人——孟繁俭老先生和退役老兵赵树芳。

上午队员们来到孟繁俭老先生的家里,老先生曾经在铁道局工作,后多次参加黄河滩区改造工程,比如房台加固改造工程等,孟老先生亲眼目睹参与了利津县和垦利区房台村改造的历史进程,将自己的热血剖洒在滩区改造工程之中,是那个年代的“黄河岸边人”。在退休后孟老先生致力于黄河文化的研究,热衷于黄河岸边的摄影。

孟老先生向队员们热情地讲述着往事,将当年黄河滩区改造的场景再次呈现在队员的眼前。首先老先生向同学们讲述了黄河生态移民工程历史渊源及文化渊源,修 正了同学们在关于黄河生态移民及后来滩区改造的时间线及逻辑,并向大家提供了当时的一些历史资料,老先生的讲解更像是在给自己的学生上了一节生动的历史课。

后来学生又向老先生请教在滩区改造过程中关于文化振兴的前后对比,老先生指出:曾经滩区改造前居民的出行方式,很多村的居民在雨后要靠划船才能出门,邻里之间就好比隔了一条河;很多居民因为居住条件的简陋,在院子里设置露天灶台,但同样在雨后面临被冲塌的问题;曾经比如某某村居民挨着竹林,形成了以编织为生的文化,再比如某某村居民靠河,收入来源全靠打鱼,也形成了特殊的饮食文化;在比如居民在冬天出行在冰面上自行制作“湿脚”又称“冻冻鞋”……,还有老先生特别强调了滩区改造之后居民的这些出行方式、谋生手段的变化,前后进行对比,找出其中的渊源,剖开现象,发现本质。

“齐稷社工”实践调研团队成员下午走进三岔村,寻访“黄河岸边人”——曾经的一名退伍老兵。老兵名叫赵树芳,是拥有4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现担任三岔村文书。走进老兵赵树芳的家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张叶 剑英元帅与解放军某部工作人员的合影。

在与老人的交谈中了解到,老人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某部的战士,照片是在1970年参与第一颗洲际导弹试射任务结束后,叶 剑英元帅与参加任务官兵的合影,据悉当时任务共参加上万余人,照片中是在此次重大任务中荣立功勋的官兵合影。老人拿出自己的退伍证和奖章证书,载着那个年代历史的三等功证书上映射着当年老人的光辉岁月,在老人的讲述中,当年我国第一颗洲际导弹那振奋人心的时刻似乎在眼前浮现,令人肃然起敬,陈旧的证书背后的故事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逝。

老人服役七年,在部队里获得过三等功等荣誉,当时正值黄河滩区改造工程进行之际,在留队和退役两者之间,老人选择了后者。“到国家需要的地方去”是老人义无反顾的决定,他对此没有一丝一毫的怨言,老人毅然选择了回乡参与家乡建设,退伍后他回到东营的老家,回到了养育他的三岔村,将自己的一腔热血抛洒在家乡滩区改造的建设中。老人用行动诠释了一心为公,一心为国。在这40余年的时间里,老人在村主任、党支部书记、文书的岗位上严谨求实、兢兢业业,按照“诚实做人、踏实做事”的原则,多年来以饱满的热情为村级发展贡献力量,是美丽乡村建设先行者,老人的事迹深深影响着我们,同样地也为新时代退伍军人做出了榜样。

“岸边人”为同学讲解了很多关于黄河文化的内容,而且与实际相结合,让同学们了解其起源,也为同学们调研黄河滩区改造指明了新的方向,提供了新思路,使原本局限在生态移民社区的调研拓宽了调研路径,使这次调研意义更加深刻。


 

(正文已结束)

(编辑:hz)

免责声明及提醒:此文内容为本网所转载企业宣传资讯,该相关信息仅为宣传及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站观点,文章真实性请浏览者慎重核实!任何投资加盟均有风险,提醒广大民众投资需谨慎!